修改时间:2019-08-12 09:26:32 浏览次数:5428次
喜茶又融资了?
一个月前,《财经》报道称,喜茶即将close一轮新融资, 腾讯、红杉领投,估值达90亿人民币。彼时,有记者去向喜茶的B轮投资人朱拥华求证,对方回应“快了,暂时还没定下来”,并表示所有顶级机构都想参与,喜茶选定了最好的两家机构。
消息愈演愈烈,日前市场消息显示,该轮融资已经完成。投中网向喜茶和腾讯集团公关分别求证,均被告知“还没有接到有可以对外讲的消息”。至于90亿人民币的估值,朱拥华则对媒体透露称“不可能这么低,能进去就是赢”。
如若此轮融资完成,喜茶将成为目前上市面估值最高的茶饮品牌。此前,不止一位消费赛道的投资人曾对投中网透露对喜茶的觊觎,又感慨道“挤破头也难挤进去”,只好将目光投向市面上其他有竞争力的茶饮品牌。2019是一个风口稀疏的年份,此番腾讯入局,整个茶饮赛道或将再现三国杀的局面。
扩张路径:外卖+出海
不同于此前市场对于茶饮品牌的认知,资本对于喜茶的认知已经是一家新零售公司。马云在2016年10月提出新零售概念,喜茶在同一时间节点的运作已经与传统的街边奶茶店的路径分道扬镳。其后两轮资本入局,进一步对喜茶进行数字化改造,身价一路飙升。
和所有的餐饮品牌一样,这家创办于2012年的茶饮品牌的蓝图原本是一家标准的线下餐饮连锁品牌。一个卖奶茶的,也很难讲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性感故事,但喜茶的营销和销售却一直出类拔萃。不同于流血上市的瑞幸,早在2017年7月,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喜茶创始人聂云宸表示“喜茶从创业到现在,没有开过亏钱的店,拿到第一笔融资之时,喜茶已经有了50家店,并且都是用自有资金进行开店”。
但开始大面积异地规模化扩张的故事,是在2016年8月拿到IDG与今日投资(何伯权创办的消费基金)1亿元融资之后开始的。这笔融资之后,喜茶新开了100多家门店,对供应链进行了全面改造与提升,并在门店运营和员工培训上大下功夫。
喜茶一直不缺钱,资本对其的渗透更多是在战略层面。2018年4月,黑蚁资本与美团旗下龙珠资本对其进行了4亿元注资,发布融资消息的同时,喜茶还对外宣布2018年业务发展新增的两个要点:一是外卖业务,二是出海。
朱拥华也在自己的投资逻辑上印证了这一点,关于这笔融资,他对外宣称,“美团在数据积累、运营系统方面都有深厚积淀,能为喜茶提供协助。另外由于美团在海外生活领域也有布局,能助力喜茶向海外扩张”。无疑,这笔投资对于喜茶来说,无论是在大众点评与美团外卖的流量入口上,还是美团的互联网技术层面,都直接对喜茶进行了互联网化升级。至于出海,2018年11月,喜茶已在新加坡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抛却未能正式官宣的新一轮融资,喜茶的资本结构实属单一,尽管聂云宸一直对外强调对产品与品牌的极度看重,但资本化后的喜茶数字化与流量其重要肌理,标准化的供应链、生产系统与门店管理则是其重要支撑,并外化与产品与品牌送达,最终与年轻消费群体形成紧密的结合,带动其生活方式的变化。资本渗透的3年里,喜茶扩张迅速,从广州江门一举成为全国性品牌。
腾讯为什么会看中喜茶?
腾讯与喜茶,看似两个气质不同的公司,资本渗透,腾讯又下的是哪盘棋?
在社交上一家独大的腾讯从来没有放弃对零售的追求,尽管在电商时代,腾讯没讨到什么便宜,孵化的拍拍不但没望到淘宝颈背,甚至连京东都没赶上。但在零售的新业态上,腾讯分厘必争。2017年10月,马化腾也在公开信中首倡智慧零售的概念,强调“去中心化”,布局智慧零售——这条赛道腾讯更愿意定位于“工具”、“水电煤”的角色,改善用户的消费体验,但腾讯自身并不做零售。于是,对喜茶的“智慧零售”改造或是其下一块试验田。
在此之前,喜茶的排队问题就曾依托于微信小程序得以改善。多数人最早对于喜茶的认知是在动辄1个小时以上的排队与对黄牛产业链的贡献,当前,一杯难求的境况明显好转。
坐拥10亿日活的微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流量池,阿拉丁数据显示,喜茶小程序的平均指数(参考维度包含访问量、搜索量及使用率)已无限逼近腾讯投资的永辉:截止至2019年7月26日,在过去的30天时间里,喜茶平均指数为6905,而永辉生活同期指数为6937。
91年出生的聂云宸毫不掩盖自己对技术的热爱。在接受《界面》等媒体为数不多的采访中,强调自己非常喜欢Facebook、Twitter、苹果等“伟大的公司”,甚而想过做一个与互联网相关的创业项目,但互联网创业需要的资金和流量入口都不是自己所擅长的,所以才回归到线下。而今,这个占据行业头部地位的喜茶一直在探索“互联网化”。
2017年年底开始,喜茶开始着手搭建自己的IT事业部,希望能用互联网技术、数据来升级门店和业务。外界甚至纷传,喜茶的IT部门已是内部人数最多的部门。
聂云宸一直在思考,既然所有线下的东西都会对应一个线上的东西,那线下的喜茶是不是也可以对应有一个线上的业务形态,并可以对其不断优化,于是GEYTEA GO应运而生。“做HEYTEA GO并不仅仅是为了做一个下单小程序,只是开云手机平台(中国)官方网站认为下单是最好的切入点,它背后的逻辑是开云手机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希望把整个喜茶线上化”,聂云宸曾对外界表示。
HEYTEA GO也着实给喜茶带来了重要增量。上线的头半年,用户就已经增长到600万。另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喜茶小程序订单已经占总订单的40%,并且成功让复购率翻了三倍。加之门店渗透率的提高,一直饱受争议的排队现象也开始缓和。
于是有人说,喜茶大概是目前茶饮行业里对企业IT化与门店数字化执行的最为坚决的公司。甚至在人员招聘上,也从各个互联网公司大举引进人才——CFO来自于诺基亚、财务人员有在微软工作的经验、供应链上不乏有麦当劳、星巴克甚至华为的前员工。而开发HEYTEA GO小程序的前CTO、现维智科技创始人陈霈霖则出身金山软件,陈霈霖曾坦陈,喜茶一开始是想把小程序外包出去,但发现喜茶的小程序开发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未来还可能成为公司战略升级的战略级决策,能够实现数据的全链条流通。因此,“HEYTEA GO的开发被分成了数十个项目组,涉及到供应链、营运、市场、财务、会员多个环节,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开发进程。
这或许是喜茶与腾讯双方互相吸引的原因之一——喜茶当前的数字化对外展示的窗口依托于微信的小程序之上。于是,有业内人士揣测,如果腾讯与红杉的C轮融资坐实,喜茶的门店数量与数字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不过亦有不同的声音。某消费领域投资人对投中网分析称,“按照腾讯的投资风格,应该是财务投资,腾讯对喜茶有倾向性的业务协同与渗透并没有外界想象那么大。数字化在运营与供应链上确实对喜茶有很大的帮助,但这些并不是喜茶的核心竞争力。喜茶的核心在于品牌价值巨大,而在国潮热里,中国一定会出现一批世界级品牌,喜茶又在其中处于领军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这笔投资是非常值得的,况且阿里也提早站队了星巴克”。
资本巨头齐聚 喜茶、星巴克、瑞幸三国大战
尽管聂云宸在接受《界面》采访时,否认喜茶有直接竞对,在茶饮这条赛道上,喜茶很难撇开星巴克与瑞幸独自讲故事。在今年第二季度,喜茶的四款咖啡与瑞幸的四款小鹿茶几乎前后脚推出,各自杀入对方领地,又都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道路上迅速开疆辟土,一场正面的较量正在孕育。
这一战场上的“舶来巨头”星巴克也危机重重。尽管星巴克从2017年开始就在琢磨做外卖这件事,但彼时星巴克对于外卖配送所产生的利润一直持怀疑态度,直到2018年瑞幸携资本一路猛冲,星巴克在中国的业绩首次出现负增长,这才感受到了新战局。
2018年7月公布的星巴克第13个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星巴克在中国门店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2%,这是星巴克中国区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时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同比增幅仅为1%,大幅低于预期的2.9%,股价也随之走低。这份财报公布一个月后,星巴克牵手阿里巴巴双方达成的新零售全面战略合作,合作内容涉及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盒马、淘宝、支付宝、天猫、口碑等多个业务线,从这个层面上看,阿里给星巴克提供的服务是比美团更具吸引力的“大礼包”。
这份“大礼包”中, 饿了么为为星巴克打造了30分钟即可送达的“专星送”配备了专属配送团队,在星巴克门店内下单支付的“支付宝”和生鲜app“盒马鲜生”,并和盒马鲜生合作推出了“外送星厨”,阿里为星巴克打造智慧零售的门店也开始升级。
与阿里的合作在一个季度之后便遏制了业绩下滑的颓势。星巴克第1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披露,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超出市场预期。受此影响,星巴克的股价也创出了历史新高。
根据喜茶提供的数据,喜茶门店单店日均出杯数为1500杯,单店单日最高营业额为17万元,单电单月平均营业额在100万以上,个别城市门店一个月的营业额可达400万,这些盈利状况较好的门店单店一天可做出3000-4000杯茶饮,这一数据远超同行。
而喜茶的官网显示,截止2019年8月9日,喜茶在全国共有301家门店,根据招商证券2019新式茶饮报告,从成熟的头部新式茶饮店的单店模型来看,年销售收入千万元量级茶饮店的净利率为11%。如果按此计算,喜茶一年的净利润的低线就达3.97亿元。(来源: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