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NEWS CENTER
互联网影业:发行渠道可称王 内容制作还是门外汉

导语:涉足影业的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在线视频,网络游戏等细分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也加入战场,连豆瓣网这种“慢公司”也希望在不断扩容的电影市场中分一杯羹。

魔兽.jpg

王健林大概也不会想到,“定个小目标,先挣它一个亿”这句轻描淡写的话不小心就刷了屏。据说,按照万达的速度,挣一个亿的小目标在1.2天就可以实现。

然而,万达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王健林近日又放出豪言:在体育和娱乐领域的投资不设上限,他甚至想买下美国六大顶级电影制作公司。

这种思路其实早已被互联网看穿,BAT等互联网公司在泛娱乐业已经广泛布局。马云阿里巴巴规划的战略是“健康和快乐”,为此,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

在泛娱乐领域之中,竞争最激烈的当属王健林想要买买买的电影行业。2015到2016年,涉足影业的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在线视频,网络游戏等细分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也加入战场,连豆瓣网这种“慢公司”也希望在不断扩容的电影市场中分一杯羹。

如雨后一般崛起的互联网影视正在搅动电影市场这一池春水。线上发行渠道在2016年迎来整合趋势,更多的公司开始涉足内容制作。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担忧,互联网公司号称的颠覆,对电影行业本身带来的影响更多可能是在消极层面,这个慢工出细活的内容产业,会不会因为资本的涌入而陷入快餐式和短视化。很多互联网影视公司虽然手握IP也有充足资金,在影视内容上依旧还是门外汉。

十数家互联网公司布局影视

影视.jpg

王帆在上海待了三年之后,又回到北京。在北京读了4年大学之后,她去了上海,加入一家知名的网络游戏公司。今年上半年,这家游戏公司决定在北京设立影视公司,对旗下的游戏IP进行影视开发。虽然在游戏公司上班,可王帆不是一个游戏爱好者,出于对影视行业的好奇,她申请调到北京,继续负责市场工作。这个新组建的影视公司,规模仅有数十人,还处于人员扩充阶段。

谈起今年6月上映的《魔兽世界》,王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她眼里,魔兽的高票房证明了游戏改编电影这条路可以走通甚至走好。

其实,在《魔兽世界》上映之前,已经有了游戏公司在影视化方面进行探索。今年1月,完美环球发布重组预案,120亿收购游戏公司完美世界,将其影视及游戏业务通过上市平台合二为一,实现“影游融合”。3月底,游戏公司蓝港互动也宣布成立影业公司;6月,巨人网络宣布成立影视业务子公司巨人影业。

在游戏界最大的展会上ChinaJoy上,今年参展的游戏公司已经不愿再多谈游戏,“影游联动”成了热极一时的新话题。

这场跨界影视圈的行动也不光是游戏公司在参与。据新浪科技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6月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股份成立阿里影业之后,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超过10家以上的知名互联网公司成立影业子公司,其中不仅包括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有爱奇艺、优酷等在线视频公司,还有游戏公司,甚至是在线旅游公司及小米这样的硬件公司。

今年电影行业的火爆,让在影业的很多从业者都措手不及。阿里影业副总裁杨磊对新浪科技感叹,去年在上海电影节每日的专场活动不到20场,到2016年,专场活动甚至日均超过了40场,在这些活动中,他看到了众多熟悉的互联网公司身影。

互联网发行渠道影响票房

其实,互联网公司对电影行业的影响已经非常之深。在观影排片、购票选座方面,已经很难脱离互联网。2015年,国产电影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在线票务平台参与发行的影片已经占到了9部。互联网影视公司掌握巨大的线上流量和资金量,正在与电影行业融合。

根据第三方行业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2016年第二季度,线上购票收入已占69.4%,中国手机网民使用在线电影购票平台的目的除购买电影票(44.3%)外,还有了解最新电影(29.5%)、查看电影排期(17.1%)。一站式在线票务平台对普通观众已经越来越重要。

同时,在线票务平台也在整合,逐步变成BAT的战场。猫眼、百度糯米、淘票票及微票占整体票房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2.1%、20.8%、12.1%、10.8%,合计起来早已占据半壁江山。

以BAT为首的在线票务平台抢夺市场进行的大幅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票房。电影业内较为流行的做法是,影片发行和在线票务平台,通过低价观影等团购活动吸引观众,而票房的补贴由发行方和片方负责,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票房总量。

而随着补贴减少,电影票房也出现萎缩趋势。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内地票房报收246.86亿,同比增长21.2%,增速远远低于市场的预期,而去年上半年,这一增速高达48.67%。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此前对媒体表示,去年全国的票补预计40亿-50亿,而今年大约是去年的三分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是,从今年2月开始,票房就开始变得“惨淡”,被寄予厚望的电影暑期档的票房规模仅与去年124.7亿元基本持平,增幅创下近9年新低,尤其是7、8月合计票房,出现5年来首次负增长。这种状况让业内惊呼,票房一夜之间走向寒冬。

互联网或将电影变成快餐

如果说票房遇冷还不能让激动的互联网公司冷静,业内人士已经多次敲响了警钟。

去年底,王长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视行业风险很高,盲目跨界有多少钱都不够赔。因为电影跟背景、金钱、甚至是大数据都没有什么关系,跟以往的智慧、判断力、以往的经验和心态有关。

如果说线上发行渠道可以被互联网巨头垄断,在内容制作环节,互联网公司其实没有优势可言。

对于一个成功电影,从剧本到内容制作再到发行,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但是内容才是根本所在。阿里影业副总裁张强认为,优秀的电影作品是编剧和导演通力合作的成果,优质的作品甚至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他没有否认,即使手握巨资,阿里影业成立两年,到目前还没有推出首部作品。

其实,光有IP和明星资源,而缺乏对电影行业本身的认同和理解,也很难做出高口碑的电影。阿里影业在这方面的教训也可谓深刻。去年12月,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曾发表的“不再邀请专业编剧”的言论,此言一出就站在了众多知名编剧的对立面。“电影是个手工活,需要工匠精神,专业编剧这类人才也不可或缺”,杨磊也反思,“能够产出优质内容的人才是影视行业最大的壁垒”。

与人才相比,钱在影视行业是最不缺的资源。杨磊认为,目前很多互联网影视公司参与电影制作还只是单纯的进行财务投资,稍微深度的参与是只是在宣传发行上。“互联网影业真正涉足内容制作的还屈指可数,多数还在凑项目阶段”。

与此同时,一部电影动辄2到3年的制作周期以及超高投入,跟互联网的快节奏格格不入。数据预测也抵不过观众口味的快速变化。互联网影业必谈的IP战略,在杨磊看来,还有更大的破坏意义:那些受追捧的IP,本质上还是在消费情怀,更多的是互联网公司希望通过短期营销手段获得高票房,继而从中获取分成与利益,对整个电影行业毫无益处。

“再这样下去,电影行业或许会被互联网影视带入快餐化和短视化”,杨磊说。(来源:新浪科技)


分享到: